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綜述
“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10月26日上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并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總書記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對高質量發展作出精辟而深刻的論述——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這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判斷。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當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經濟發展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堅毅前行。
2019年,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今天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新時代的中國,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進行著深邃思考和長遠謀劃。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2017年10月,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2017年12月6日,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時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全面領會、真正落實。”
2017年12月18日,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就是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重大判斷,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其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總書記的話言簡意深,內涵豐富,充滿哲理。
“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這一重要論斷。
這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為中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指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對經濟工作的決策、對發展思路的調整是完全正確的,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呈現出穩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斷升級的態勢,前三季度同比增長0.7%,全年實現正增長已成定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這一成績殊為不易,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也是我們奮發有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們就一定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創造新輝煌!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11月12日,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次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次次踏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
在寧夏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在合肥參觀安徽創新館時,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在湖南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更加重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加重視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中,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今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要綜合多學科力量開展科研攻關,加強傳染源、傳播致病機理等理論研究,為復工復產復課等制定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防控指南。”
3月2日,總書記專程來到軍事醫學研究院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6月2日,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指出,要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打過一個十分生動的比方,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今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總書記提出“四個面向”的殷切囑托。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
“敢為天下先是戰勝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需要弘揚的品質。”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在困境中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我們就一定能夠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今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我主持召開的第一個事關全局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會。”走進會場,總書記開宗明義。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系長江經濟帶發展,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總書記分別在重慶、武漢,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繪就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
從上游重慶到中游武漢,再到下游南京;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頂層規劃一天天清晰起來,各項要求一步步得到落實推進。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在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黨中央相繼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總書記深刻指出。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今年6月10日,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
2019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做好這件歷史性工程”“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一體化發展不能僅僅是空間轉移,要借此機會轉型升級、更新換代”……總書記強調指出。
今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10月14日,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匠心獨運丹青手,萬里山河起宏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一盤棋,不斷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相繼推出一個個國家重大戰略,打通了區域協調發展“經絡”,促進了各大區域板塊良性互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對于發展和生態的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邃思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標志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思想觀點,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談到生態環境的問題:“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作為人民領袖,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來謀劃和推動。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在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早在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第一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今年3月30日,總書記又一次來到余村考察調研。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4月21日,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5月12日,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
“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好重大生態工程”“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總書記一次次國內考察,一次次殷殷囑托,一次次提出要求。
“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圖景正徐徐展開。
“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著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擲地有聲的話語,展現了一位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作為和擔當!
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連用3個“不會停滯”,彰顯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的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盡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盡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2019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
今年11月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在上海開幕,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歷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風險、什么災難、什么逆流,人類社會總是要前進的,而且一定能夠繼續前進。”
“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得到與會各方高度評價。
不畏浮云遮望眼。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戰略全局,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奏響了中國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新樂章。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今年10月14日,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復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1月12日,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面對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今年9月21日至10月1日,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闡明中國立場。
“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
“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里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
“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習近平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站立時代潮頭,洞察世界大勢,展示出恢宏的世界胸懷與堅定的大國擔當,得到了各國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
今年11月17日至22日,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三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
“我們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
“世界經濟正如我們身邊的太平洋,匯聚千流、連通四海,鑄就了浩瀚寬廣的胸懷,孕育了波濤澎湃的活力。”
“中國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將為各國帶來更多機遇。”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彰顯了寬廣宏大的國際視野和自信從容的格局風范,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了思路,為重塑后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發出了中國將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為國際社會注入了強勁信心和力量。
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高度凝練的表述,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總書記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為了人民的生命負責,那么什么代價、什么后果都要擔當。”總書記語氣堅定。
今年5月22日下午,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總書記的話飽含深情。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把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作為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總書記指出。
群眾利益無小事。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人民領袖念茲在茲。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推動“廁所革命”、推進垃圾分類、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件件民生事,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頭大事。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們黨在近百年奮斗征程中,帶領人民攻堅克難、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同每一位發言代表都進行了交流。
“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為了起草好“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從今年7月到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了7場專題座談會。出席人員涵蓋企業家、黨外人士、經濟社會領域專家、科學家、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地方黨政領導、基層代表等各領域各階層人士。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主持下,沉甸甸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在一次次深入調研、廣集民智中找到破題的關鍵,在一場場座談交流中凝聚奮進的共識。
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征求意見。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留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
通過互聯網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在我國五年計劃和規劃編制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要總結這次活動的經驗和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廣益、凝心聚力。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充分激發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們就一定能夠使最廣大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將凝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我們的事業必將無往而不勝!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今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指出。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總書記面向未來提出的重大論斷。
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
誰也沒有料到,就在我們滿懷信心朝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奮力沖刺的時候,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突如其來并在全球蔓延!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在此基礎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得顯著成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戰略眼光,作出這一重要判斷。
越是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越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既要“勇于開頂風船”,又要“善于轉危為機”,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創造性地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今年4月10日,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指出,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并不矛盾。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這是總書記首次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思想。
5月23日,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7月21日,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進一步闡釋了提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考慮:“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9月1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時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10月14日,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總書記強調指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11月24日,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開啟新征程,揚帆再出發。”
時間永不止歇,奮斗永不停歇。
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心潮澎湃;展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光明前景,我們豪情滿懷!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14億中國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奮斗,必將書寫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必將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